跨越赤道的友誼 - 北醫附醫在史瓦帝尼

  擁有非洲小瑞士美稱的史瓦帝尼王國,是位於非洲南部的一個國中國,為非洲最穩定的友邦國家。

 

緣起

  我國與史瓦帝尼政府於2008年簽訂雙邊合作協定,旋即開始派遣醫療人員駐史服務。2009起由臺北醫學大學承辦「駐史瓦帝尼醫療服務計畫」,身為教學醫院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即配合校方政策投入海外醫療援助、積極關懷國際社會,不僅派駐醫療人員長駐史瓦帝尼,更每年舉辦主題醫療、推動衛生改善計畫、義診活動及醫事人員來臺培訓,以改善當地醫療衛生環境。歷任院長都曾親赴史瓦帝尼,無論是臨床醫療、教學服務以至於研究合作,都可見到醫院領導者親力親為的身影。

 

醫療服務

  為解決史瓦帝尼因缺少專科醫師而面臨的棘手難題,本院每年選派各科部優秀人才前往支援,包括耳鼻喉科、骨科、腎臟內科、整形外科、泌尿科等。例如當地缺乏整形外科專科醫師,唇顎裂患者都只能等待慈善團體安排,前往鄰近國家接受手術,但機會可遇不可求,許多家長只得眼睜睜看著孩子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然而,自從北醫史瓦帝尼醫療團開始介入,收集並評估相關個案的資料,經由北醫附醫的整形外科醫師與政府醫院合作提供在地手術服務,越來越多的孩子有機會得到治療。這些成功的案例不僅是生理上的矯正,同時也是心理上的重建,看到小朋友重展笑顏,對家長及醫師而言都是莫大的鼓勵。

圖1. 北醫駐史國醫療團團長杜繼誠醫師於史京政府醫院執行神經外科手術

 

      每年的偏鄉義診,則是將醫療服務從醫院帶到沒有經濟能力、缺乏交通工具的民眾面前,由醫療團的專科醫師們為偏鄉居民細心看診,提供藥物治療、疾病諮詢及衛教;急重症患者則透過衛生部轉介至鄰近政府醫院,善盡醫者的天職。而那些風塵僕僕、摸黑早起勘查準備的辛勞,總在聽到前來就診的民眾,誠心地向醫團成員道謝時,隨著彼此真摯的笑容消散於無形。

        

圖2. 孩童們見到臺灣來的北醫醫療人員,露出靦腆天真的笑容    圖3. 張裕泰醫師師為史國民眾義診檢查

 

教育培訓

  教育訓練及醫療技術提升方面,北醫附醫在雙邊主管機關指導下,辦理各類專業教育訓練及研討會。以婦幼醫療改善訓練計畫為例,該計畫針對產科、兒科的醫謢人員及助產士給予實用的急救技術訓練,並依循國際教學標準,導入認證制度。當醫護人員與我們分享他們以習得的新技能,在臨床照護上成功搶救危急的新生兒時,喜悅及成就感溢於言表,也更加肯定了教育訓練的意義。另一方面北醫附醫也提供良好的進修研習環境,進一步邀請史方各類醫事人員來臺交流。院內專業親切的醫療服務,先進的儀器設施,完善嚴謹的流程規章,在在都為友邦醫事同仁開啟了新的視野,也獲得史瓦濟蘭全國一致的認同及肯定。

                                                    

                                         圖4. 史國醫事人員來台接受專業訓練課程

 

榮獲「第二屆國際醫療典範獎」

      2017年北醫附醫駐史瓦帝尼醫療團成果榮獲「第二屆國際醫療典範獎」,是對北醫多年來在國際醫療上無私奉獻的高度肯定。北醫附醫為遠在一萬一千公里外的友邦貢獻我們的心力,盼望未來醫療團的工作能持續獲得國內外各界之重視、支持與鼓勵,讓艱難的醫療任務一棒一棒傳承下去,期許在大家的努力下,讓友邦人民可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與健康人生。

                                                   

圖5. 附醫陳瑞杰院長(中)從監察院張博雅院長(左)手中獲頒「國際醫療典範獎」,友邦史瓦帝尼駐台戴敏尼大使(右)獲邀見證

 

 

榮獲「第四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個人獎」

杜繼誠醫師自97年7月至今常駐史國醫療團,救治無數史國民眾,曾執行史國第一例開顱手術,迄今已完成超過1500例之手術。

史國全國僅有兩名神經外科醫師,其中一名,就是來自台灣醫療團的團長──杜繼誠。杜醫師專擅腦外傷、脊椎手術,是史國神經疾病的重要守門員。 一名 30 歲的男性因車禍,嚴重頭部外傷送到急診,馬上住院。剛到醫院時,病人神智混 亂,右側肢體完全癱瘓。緊急照了頭部電腦斷層, 顯示是左側大範圍的硬膜上出血。杜醫師評估過電腦斷層影像後,決定要緊急替病人進行手術。抽血、 聯絡開刀房團隊後,一切準備就緒,病人在兩小時內接受顱內血塊清除手術。術後兩天,右側肢體已經可以些許移動,兩週後回到門診,已是行走自如。

在杜團長來到史國前,這類頭部外傷的病人除了少數有機會外送南非醫院,就只能接受「自然療法」,向上天祈禱;而有了台灣醫療團隊的援助,這類的病人,已能獲得應有的緊急處置。除了名列「全球青壯年疾病負擔」榜首的車禍外傷, 第二、三名頭痛、下背痛,也是神經外科團隊負責診治的項目。透過門診藥物、物理治療團隊的合作,以及手術治療,首都史京醫院的神經外科門診,已經是全史國遠近馳名的下背痛治療中心, 每個禮拜都吸引無數民眾前來求診。

奉獻史國 10 年,「Dr. Tu」和「Taiwan Medical Mission」的名號在史國可說是遠近馳名。在北醫附醫和杜團長的帶領下,台灣的醫療軟實力飄揚過海,廣布史瓦帝尼的土地。杜繼誠團長更於2019年獲得「第 4屆國際醫療典範獎」的殊榮。

   

    圖6. 杜繼誠團長與史國同事情誼深厚           圖7. 杜繼誠團長親自為腦膨出嬰兒手術前剃髮   

更新日期:2023.03.08

更新單位:君蔚國際醫療中心

臺馬人道醫療善心計畫

  2012 年 9 月吉隆坡,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馬來西亞社會愛心福利基金會在馬來西亞衛生部長拿督斯里廖中萊的見證下,由雙方代表完成簽署「臺馬人道醫療善心計畫」合作備忘錄儀式,是臺灣的醫療愛心傳播到馬來西亞的重要里程碑。

  「臺馬人道醫療善心行動計畫」立基於雙方民間友人的良好情誼,加上前馬來西亞友誼及貿易中心楊德勝代表積極促成,這是臺灣和馬來西亞第一次民間與民間組織之間的正式醫療合作,由基金會協助馬來西亞的心臟病患到北醫附醫就診,紓 解當地手術排程的等候問題,也讓病患獲得妥善的醫療照護,醫療費用則由北醫附醫運用愛心專款支付,讓臺灣人的愛心透過國際醫療,傳遞海外。

  北醫附醫擁有陣容堅強的心臟外科團隊,從兒童到成人均能提供完整的醫療服務,臺灣近年來生育率低,加上產前檢查詳盡仔細,心臟病童已大幅減少,北醫附醫便思考擴大服務層面、主動實踐國際社會責任,經過了多次與馬國社會愛心福利基金會洽談,將臺灣成熟的醫療技術與經驗推廣至海外,因此北醫附醫和社會愛心福利基金會透過多次會面、參訪交流,積極洽談「臺馬人道醫療善心行動計畫」合作的可行性。

  社會愛心福利基金會主席彭茂燊表示,這項善心計畫公開給大馬有經濟困難且需要動手術的各族成人和兒童心臟病人申請,病人只要獲得主治醫師推薦,並提呈醫藥報告,經由以林猷正醫師為首的社會愛心福利基金會醫藥委員會、及北醫附醫團隊專業評估之下,共同審核和批准,便能獲得雙方補助保送到臺北動手術。大馬心臟病人由北醫附醫心臟血管中心團隊進行心臟手術治療,病人返回大馬後,北醫附醫也會持續關心、聯繫追蹤病人的復原狀況。藉由這項善心計畫幫助大馬經濟弱勢的心臟病人家庭,為臺灣和大馬首次國際愛心醫療外交的重要里程碑。

  在三年合作期間,此計畫協助了 6名經濟弱勢家庭的心臟病人來臺接受治療,補助金額達 360 萬元,透過愛心專款的支持,使病人及陪同家屬得到溫暖支持,減輕醫療費用的壓力,同時感受臺灣濃厚的人情味與愛心無國界之情誼。

  馬國社會愛心福利基金會醫藥委員會成員林猷正醫師及衛生部副總監拿督諾希山教授,為此合作計畫的開展曾親自來臺進行實地考察,經過縝密的交流了解,高度肯定北醫附醫心臟外科是高水準的醫療團隊,具備完善的整合照護及先進的儀器設備,對於與北醫附醫合作深具信心能造福大馬經濟弱勢的心臟病人家庭。

 

就讀沙巴崇正中學的學生楊傑譽(左三),是「臺馬人道醫療善心行動計畫」下受惠的幸運兒之一。楊傑譽因心室性心搏過速,需進行心臟電燒手術而獲推薦至北醫附設醫院接受治療。經過一年的覆診追踪,他已恢復健康。


四歲的安斯莉葉小妹妹是因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相通的血管未閉合,使動脈血通向肺臟而非通往全身,引起發喘、心律不整及臉色發紺等症狀。經過開放性動脈導管手術,置入人工阻隔器,病症已大大改善。


年近三歲的Jessie李小妹妹(左2)罹患第二型心室中膈缺損,是合作備忘錄簽署以來的第六位心臟病友,父親李立民雖然捨不得女兒小小年紀就挨刀,但手術成功的喜悅勝過一切,對醫療團隊滿是感謝,他開心地說,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就醫是正確的選擇。Jessie在父母陪伴下與北醫附醫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許傳智醫師(右1)合影。

 

更新日期:2021.12.07

更新單位:君蔚國際醫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