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生理檢查

 

血管超音波

頸動脈超音波:

功用:
是為非侵襲性腦部血管檢查工具,可看清楚通往腦部的血管包括總頸動脈、內頸動脈、外頸動脈及脊椎動脈,並可測量血液流速及阻力。可找出血管狹窄的部位。為腦中風的重要檢查項目

適應症:懷疑有頸動脈狹窄、腦梗塞、暫時性腦缺血及腦血管畸形

 

顱內超音波:

功用:
評估顱內血管的血流動力狀態或病變

適應症:

懷疑有顱內病變,例如腦中風、腦血管畸形


週邊動脈超音波:
是為非侵襲性周邊動脈血管超音波檢查,懷疑有周邊動脈阻塞、硬化時,尤其是走路一段時間後下肢疼痛休息後可緩解的間歇性跛行,可安排此項檢查。

 

 

腦電圖

功用
腦波(或稱腦電圖)檢查是腦神經科病患診斷時常見,是重要且又安全的檢查用來記錄大腦神經細胞所產生的電位變化,藉以判斷大腦功能是否有異常放電或電位異常,作為醫師診斷的依據。在臨床上是使用腦波儀器來記錄腦波圖形變化。

 

適應症

1、癲癇:目前無任何檢查手段可以替代腦電圖。
2、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腦膜炎、腦炎、腦寄生蟲病等)。
3、顱內佔位性病變(包括良性和惡性腫瘤)。
4、顱、腦損傷(如:腦震蕩時CT可表現為正常,而腦電圖是異常)。
5、意識障礙(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缺氧、藥物中毒時都可以出現腦電圖異常)。
6、代謝性疾病(如:肝性腦病、肝豆狀核變性尿毒症等)。
7、智能障礙的疾病(如:血管性失智症、先天性失智症、腦積水、老年性失智症、腦萎縮、腦動脈硬化等)。
8、睡眠障礙。

更新日期:2024.04.16
更新者:神經科

 

神經電生理檢查

肌電圖

功用:

1.定位病變位置在神經肌肉交界處或肌肉本身
2.評估病變的嚴重性及預後,醫師會配合臨床的症狀判讀,以免產生偏差。

 

適應症:神經肌肉病變、神經根病變、運動神經元疾病、肌無力症等

 

神經傳導

功用:

記錄神經或肌肉的電位變化,得以判斷病變的位置及性質,進而決定治療方向

 

適應症:周邊神經問題,如感覺或運動神經病變及神經叢病變等

疾病的臨床症狀 包括:麻痺,無力,酸痛,步態困難,協調障礙,肌肉抽搐,僵硬,頭暈,昏厥等

 

 

誘發電位檢查

體感誘發電位(SEP)

功用

評估周邊神經的近端乃至中樞神經的整個傳導路徑有無障礙。

適應症

脊髓病變、臂神經叢損傷、多發性硬化症、腦中風病變的定位

 

視覺誘發電位(VEP)

功用

用光或圖形刺激視網膜後,通過視路傳遞,在枕葉視皮質層誘發出的電活動。它反映了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到視皮層的功能狀態,是對視路功能的客觀的檢查方法。評估視神經及視覺大腦皮質功能。

適應症

1. 視路病變:視神經炎、視乳頭水腫、視神經萎縮、(先天性、缺血性、外傷性、中毒性等)視神經病變、青光眼

2. 網膜及黃斑病變

3. 弱視及斜視

4. 屈光間質混濁

5. 視力、對比敏感度、色覺等視功能的客觀評定



聽覺誘發電位(BAEP)

功用

利用誘發電位的紀錄,評估腦幹神經功能及聽力。
 

適應症
1.聽神經和腦幹病變檢查與定位。 
2.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之臨床診斷。 
3.評估昏迷患者之病因﹐腦幹功能及其預後。 
4.評估嬰兒或不合作病人之聽力﹐用以鑑別真正之聽覺障礙或詐病。 
5.外科手術時﹐可用來監視聽神經和腦幹功能﹐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更新日期:2024.04.16
更新者:神經科

 

神經心理檢查

功用:
用來檢驗、測試個案是否有基本認知功能上的減退或缺損,包括記憶力、注意力、定向感、思考與判斷能力、語言能力、視覺空間能力等等。

 

檢測方法:
採用口頭詢問、訪談、紙筆作答或操作幾何物體等方式進行,若個案有認知功能退化的疑慮則家屬最好能陪同。

 

適應症:
一般神經認知功能障礙,包括阿茲海默症、血管型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等等認知功能退化性疾患。

 
日期:2024.04.16
更新者:神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