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服務項目

  1. 門診常見疾病:腹股溝疝氣、陰囊水腫、睪丸未降(隱睪症)、舌繫帶過緊、板機指、多指症、肌肉性斜頸、漏斗胸、雞胸、臍肉芽腫、臍疝氣、臍尿管遺跡、鰓裂遺跡併囊腫、甲狀舌骨囊腫、包皮過長併包莖、嵌頓性包莖、尿道下裂、血管瘤、淋巴管瘤等。 
  2. 新生兒及嬰幼兒手術:無肛症、食道閉鎖及食道氣管瘻管、嬰兒型肥厚性幽門狹窄、腸道閉鎖及狹窄、腸道旋轉不良併腸扭結、胎糞性腹膜炎、腹裂畸型及臍膨出、橫膈膜疝氣、食道裂孔疝氣等。
  3. 泌尿系統疾患:膀胱輸尿管逆流、輸尿管狹窄併水腎、夜尿(尿床)、精索靜脈曲張等。
  4. 消化系統畸形與疾患:膽道閉鎖、總膽管囊腫、巨結腸症、默克氏憩室炎及出血、肛門膿瘍及肛門瘻管等。
  5. 兒童腫瘤:皮膚軟組織腫瘤、肝臟腫瘤、腎臟腫瘤、神經母細胞瘤、畸胎瘤等。 
  6. 腹部急症:急性闌尾炎、腸套疊、胃潰瘍穿孔、嵌頓性腹股溝疝氣等。
更新日期:2024.04.15
更新者:王恩惠

學齡女童反覆上腹痛,別輕忽!

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小兒外科 黃富煥主任 ( Fu-Huan, Huang, MD,PhD)


學齡女童反覆上腹痛,別輕忽!

小琪是台北市某國小五年級的學童,自小學一年級起便反覆因為腹痛影響生活。這樣的腹痛常常發生在飽餐一頓後的夜晚,甚至到後來連白天上課期間也深受影響而無法好好就學。雖然持續在市中心的大醫院就醫,始終沒有找出真正的原因。家人與師長一度以為她是否是因為逃避上學的裝病行為。到本院的急診就診前已經反覆出入他院急診,開始出現黃疸(面黃、眼白結膜偏黃),急診醫師因而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是總膽管囊腫。經兒童腸胃科簡睦旼醫師收治入院後,由小兒外科黃富煥主任安排腹腔鏡總膽管囊腫手術。手術後一週順利出院,目前在門診追蹤半年情況良好。

 

總膽管囊腫

總膽管囊腫是罕見的先天膽道囊性擴張,牽涉到肝內或肝外膽道。大約有80%的患者在兒童期被診斷出來。大多數以右上腹部腫塊、腹痛和黃疸表現。總膽管囊腫的發生率在女性約是四倍於男性。此外,亞洲人比西方人更容易出現總膽管囊腫,發病率分別為13,000分之一和150,00分之一。真正的發病機轉還不確定,但目前多數研究顯示是因為總膽管與胰臟管匯合進入十二指腸的結構異常所引起。結構的異常導致的胰液逆流至總膽管,爾後造成囊性擴張的變化甚至轉變成膽管癌症。

 

診斷上有賴家屬與臨床醫師的警覺性,影像工具的使用有助於清楚地找到囊性擴張的膽道。第一線非侵入性的檢查以腹部超音波為主,必須仰賴有經驗的小兒腸胃科醫師仔細檢查。近一步的確認,可以利用電腦斷層影像或核磁共振影像加以輔助。很少部分的患者會需要進行侵入性的胃鏡逆行膽道檢查(ERCP)。

 

臨床上,根據囊性擴張所在的位置與影響範圍區分成五種分型。同樣是兒童,年紀愈大相對較多以腹痛表現;嬰幼兒則多數以黃疸為主。其他常見症狀可能包括膽道結石症、膽囊炎、胰臟炎、肝膿瘍和肝硬化。反覆的膽道阻塞可能導致肝內膿瘍,並可能發展為門脈高壓和肝內結石症。癌化是最令人擔憂的併發症(發生率約為3-5%);隨年齡增長,風險增加,尤其是第一型或第四型的總膽管囊腫。而常見的癌症類型為膽管癌及膽囊癌。

 

治療的原則基本上是要完整切除總膽管及膽囊,再利用小腸做膽道與腸道的重建。傳統上需要一個六公分到十公分的右上腹切口來執行手術,北醫附醫已經可以利用三到四個小切口利用腹腔鏡執行這項複雜的手術。腹腔鏡手術相對於傳統開腹手術,已經證實有較美觀的傷口、較短住院天數、較低的併發症發生率等。


 

兒童微創胸、腹腔鏡手術

 

兒童身體較小,胸腔與腹腔空間自然也較狹窄,要將內視鏡與器械運用在其中,需要仰賴外科醫師熟練的技術與經驗。

北醫附醫小兒外科現已針對以下疾病,為病童提供微創手術治療

  • 胸腔:自發性氣胸、膿胸、先天性橫膈膜疝氣、食道閉鎖及食道氣管瘻管、先天肺部呼吸道畸形、胸腔及縱膈腔腫瘤。
  • 腹腔:嬰兒型幽門肥厚性狹窄、腸套疊、莫克爾氏憩室炎、急性關尾炎、總膽管囊腫、急慢性膽囊炎、先天性巨結腸症、無肛症、胃食道逆流胃折疊手術、肝臟腫瘤、脾臟疾病、腹股溝疝氣

 

北醫附醫小兒外科團隊執行手術


更新日期:2024.04.23
更新者:王恩惠

【墜腸】兒童腹股溝疝氣

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小兒外科 黃富煥主任 ( Fu-Huan, Huang, MD,PhD)


「醫師,我兒子的陰囊怎麼會有時候一邊大一邊小?」「今天我幫女兒洗澡,發現她的下腹部怎麼凸起來一塊而且左右不對稱?」這是門診常常被家長們詢問的問題,其實這都是我們俗稱「墜腸」的腹股溝疝氣可能會有的表現。

 

所謂的腹股溝疝氣,是指腹內的器官(腸子、卵巢)、水分或構造經由腹股溝管溜出而引起。

腹股溝管是由腹壁肌肉筋膜所形成的一個管道,男生的睪丸由此下降至陰囊、女生的子宮圓韌帶由此下降連接至外陰唇。在睪丸或是子宮圓韌帶下降的過程中,腹膜也會一併延伸出來而形成腹膜鞘狀突( vaginalis processus)。隨著胎兒成熟,腹膜鞘狀突本來應該慢慢消失萎縮,如此一來腹內器官構造就沒有小通道可以偷溜出來。但是根據預估,出生的孩子約有40~60%存在著暢通的腹膜鞘狀突(patent vaginalis processus, PPV);從成人的屍體解剖中也約有5%的人仍然存在著暢通的腹膜鞘狀突。

 

一般來說,兒童族群裡約有1~5%的腹股溝疝氣發生率,其中男生多於女生。

隨著年紀增長,腹膜鞘狀突消失機會愈少。如果發現疝氣了,孩子也面對了發生嵌頓的風險(腸子或卵巢卡死而缺血壞死)。

 

因此手術成了確定診斷後唯一且最佳的處理方式。

但因為兩側都有腹股溝管,一側手術修補後,另一側也有可能會發展出疝氣。(文獻上統計約10~12%會出現對側的疝氣)傳統上,醫師只能藉由理學檢查或是超音波檢查看看還沒有發生疝氣的對側有無暢通的腹膜鞘狀突(patent vaginalis processus, PPV)。可惜的是這樣的診斷率有限,往往也只能等對側出現疝氣再做處理。

 

自從腹腔鏡手術技術推陳出新後,它也成了醫師很好的工具。有了腹腔鏡的輔助,醫師有機會在術中檢查對側是否存在暢通的腹膜鞘狀突(patent vaginalis processus, PPV)。一旦術中發現暢通的腹膜鞘狀突,便同時進行對側疝氣修補來避免未來可能的疝氣與再次手術。因為少了傳統手術中剝離輸精管與血管的動作,腹腔鏡疝氣修補也被認為對於輸精管與血管的傷害較小。

 

如果家中孩子有類似的問題,務必儘早到醫院小兒外科門診就診。

腹腔鏡手術需要相當的技術熟練度。


歡迎家長與小兒外科醫師討論適合自己孩子的手術方式。


更新日期:2024.04.24
更新者:王恩惠

小兒外科 手術Q&A

 

  • 如何安排手術
  1. 門診手術:門診當日完成術前準備(抽血簡驗、影像學檢查及麻醉諮詢),於手術當天按時間至手術室櫃檯報到。
  2. 住院手術:門診時間安排手術及住院日期後至住院櫃台登記住院。到麻醉諮詢門診完成術前評估。待住院中心通知後攜帶手術及住院相關單張至醫院辦理住院手續。

 

  • 取消手術
  1. 感冒:如有輕微痰音,沒有呼吸急促或是呼吸喘的情形,可先由麻醉醫師再次評估。經評估後確認可如期進行,則照常進行手術。
  2. 發燒:若手術前三天內,發燒超過攝氏38度,可來電手術室告知並取消手術。也請家長之後再帶孩子回小兒外科門診重新安排手術時間。
  3. 預防接種:幼兒及學齡前兒童若有預防接種的需求,建議於接種後滿一週且無發燒情形,再安排手術。手術後也建議一週後沒有發燒的情形在接受預防接種。

 

  • 術前禁食時間
食物種類 禁食時間
母奶 術前4小時
配方奶 術前6小時
固體食物 術前8小時

 

  • 手術後的照顧

 

  1. 餵食:手術後若無特別交代禁食,在完全清醒後,再觀察 1-2 小時即可開始喝水,若無嘔吐不適即可開始進食。
  2. 藥物:依病童手術情形,給予解熱鎮痛藥或抗生素使用,請依照指示服藥。
  3. 預防肺部合併症:手術後三天內應執行胸腔物理治療(拍痰),以減少肺部合併症發生。
  4. 傷口照護:
    *傷口一般會用防水敷料覆蓋或是組織膠塗抹,外觀可能有少許舊血跡,原則上不須做傷口護理或是更換敷料。如果需要傷口照護,術後會由醫師或專科護理師引導學習相關照護。
    *手術後當天即可洗澡,勿泡水或游泳,洗澡後用乾毛巾將傷口敷料周圍擦乾即可。
    *勤換尿布以保持傷口敷料周圍乾燥,避免污染傷口。
    *疝氣手術後可能會有陰囊腫脹現象,但會逐漸消腫。
    *學齡期兒童術後一個月內請避免劇烈運動。

 

  • 返家需立即就醫情況: 若發現傷口周圍有紅、腫、熱、痛、大量出血或滲出液,出現明顯腹脹併噁心嘔吐、發燒、哭鬧欠安時,應儘速返診就醫治療。

 

  • 返院追蹤:出院後請依照醫師指示按時返回門診追蹤。

小兒外科門診預約掛號

更新日期:2024.04.15
更新者:王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