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科學發展以及空氣汙染的無形影響,胸腔內科重要性與日俱增,成為一個肩負多重角色的內科次專科。從一般的咳嗽胸痛,和過敏嚴重時誘發的氣喘,或是抽煙所導致的肺氣腫,延伸到的惡性腫瘤的發生,各種輕重症交雜的疑難雜症總和,都在胸腔科常態的發生。可惜的是許多疾病的過晚診斷與治療無法快速改善系統發炎,造成了疾病的複雜度增加,使得許多病患進入病房與加護病房間的惡性循環。最終的呼吸衰竭,即使接受了繁複治療,都還是無法有效恢復健康,重新擁有美好人生。
也由於胸腔內科在健康產業中的重要角色,如何整合全科知識,加入人工智能,以及基礎研究,就成為胸腔內科發展的重要一環。今年是北醫胸腔內科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相關領域新人才的加入,創造了全新面貌。首先是胸腔醫學泰斗的醫學院郭漢彬院長,結合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研究實力,改變了胸腔科相關疾病的治療指引。而後則是專精介入型支氣管鏡及重症醫學周俊良醫師,以及本人,鑽研相關氣道疾病及肺癌治療,共同充實了附醫胸腔內科的診斷與治療能量。
在醫學院郭院長規劃的胸腔醫學中心架構下,附醫胸腔內科,與北醫體系中的雙和醫院,萬芳醫院胸腔內科,共同構成了合作中的重要一環,在臨床方面互相合作。台北醫學大學堅實的研究基礎,則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後盾。團隊合作的優勢,讓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得以無縫相接,讓病患能夠得益。
迎接嶄新的開始,在附醫院長大力支持下,胸腔內科將新購入內視鏡超音波,脈衝震盪肺功能,並開展胸腔復健業務。在此同時,也在郭院長的帶領下,積極參與前期臨床試驗。引入全新的治療與診斷模式,擴大治療能量。從預防醫學,到多模式有效治療,都能讓來附醫求診的病患,獲得最全面的治療效果。除此之外,建基在台北醫學大學和附設醫院既有的人工智能基礎之上,胸腔內科並集合了國內專注於智能醫療的廠商,在穿戴裝置的協助下,建立了相關即時監測的能量,協助確定病患的臨床表現型,進而決定正確治療。
面對全新醫療的模式挑戰,北醫胸腔內科已經做好準備,確定可以從容應付各式疾病挑戰。從預防醫學到臨床照護的全面提升,我們群策群力,讓求診病患獲得最好的服務與治療。集眾人之力,共同努力,期許在台灣,以及全亞洲,成為胸腔疾病的治療重鎮。
更新日期:2025.04.14
更新者:李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