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放射治療技術
放射治療
◆螺旋斷層治療儀(Tomotherapy)
TomoTherapy是以螺旋方式細部前進,針對每一小段治療區域給予IMRT治療,因此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與更多的正常組織器官保護。特點是可同時針對多個腫瘤,精準的執行治療,如此可大幅縮短病患接受治療的時間。導航式螺旋斷層刀的照野範圍可達160公分,對於需要全身性骨髓移植照射的患者,本治療系統可將放射線劑量均勻地給予在骨髓上,降低其他正常組織的劑量以及傳統直線加速器的劑量不均勻性,大幅提升日後骨髓移植的成功率。
.png)
◆弧形刀治療(VMAT)
弧形刀與IMRT原理類似。但弧型刀治療系統 VMAT是結合圓弧形的治療方式與複雜的IMRT,讓劑量從更多不同的角度進來(一般IMRT約7-9個角度,但VMAT是360度都可以調整放射線),使放射線劑量能更集中於腫瘤位置,並將較低劑量放射線分散開,得以避開周邊正常組織。
.png)
◆三度及四度空間維狀電腦斷層影像
3D-CBCT(三度空間錐狀電腦斷層)及4D-CBCT(四度空間錐狀電腦斷層)為利用架設於直線加速器上提供之電腦斷層影像導引治療技術。該系統可提供治療時病患真實的軟組織與骨頭結構位置,立即取得二維平面影像、三維立體影像及三維動態影像,確實改善病患每次治療時可能造成的位移偏差,確保病患治療時臨床的準確性。

◆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 IMRT)
IMRT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乃利用精密的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技術將需要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病患的資訊加以整合,並組成立體影像,提供醫師了解腫瘤及正常組織的位置,再經由反向電腦治療計劃的計算及多葉式準直儀的配合,讓醫師使用由直線加速器所產生的高能量X光,將放射線劑量如積木般精確的堆積及投射腫瘤組織上,以提高治療效果並同時降低副作用。
標準的IMRT放射治療一次約需10-15分鐘。放射線治療通常一週5天,共約6-8週。第一次治療花費的時間會比較長。
.png)
◆頭部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SRS)
使用精準立體定位系統可提供少次、高劑量的照射,使不同方向來的高能量放射線能於單次治療時集中於顱內病灶,發揮定位、聚焦的治療效果。相較傳統的手術治療,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不但沒有傷口、不流血、也少有感染的效果,亦無全身麻醉及開腦手術本身的危險性。
.png)
◆近接治療 (Brachytherapy)
近接治療(Brachytherapy)治療方式是將密封射源置在病灶組織或靠近病灶組織周圍,放出輻射線以近距離照射腫瘤區域。又可分為腔內治療(intracavitary treatment)以及組織插種治療(interstitial implants)。腔內治療通常使用於子宮頸癌、鼻咽癌等病症。在治療前由醫師放置中空管的器械於體內腫瘤處,再利用電腦斷層模擬攝影取得正交片或電腦斷層立體影像,並將所獲得之資料傳輸到電腦計畫系統,經由模擬得到最佳的治療計畫。計畫內容包括腫瘤劑量分布範圍、正常組織與重要器官所接受的劑量、射源要停留的位置與時間等等資訊。治療時射源就會依據治療計畫,在遙控後荷式近接治療機的微電腦控制下,依序停留在準確的位置與時間。本科目前所使用的射源為銥192(Ir-192)射源。
◆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 (MRgFUS)
磁振影像導引聚焦超音波手術是一種可對骨膜及骨轉移腫瘤進行熱消融的非侵入性治療技術。
因為是非侵入性,且沒有游離輻射的治療方式,故沒有輻射劑量累積的問題,所以可重複接受多次治療,同部位接受過放射治療的患者也可使用這套治療系統。
使用聚焦超音波減緩骨疼痛只需要單次治療即可,治療時間平均約為2小時,治療完若無不適,隔天即可恢復正常生活。50%以上患者在接受此治療後3天就有疼痛緩解的現象。
.png)
更新日期:2020.08.15
更新者:張宜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