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攜手簽署澎湖離島醫療合作備忘錄 北醫附設醫院與義大醫院共築醫療跨海大橋

南北醫療院所共築醫療長橋,跨海守護離島居民健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醫院12月29日共同簽署「澎湖離島醫療合作備忘錄」,由兩家醫院攜手提供澎湖離島居民包含實地醫療、遠距看診、預防保健等醫療服務,盼能藉由南北醫療資源結合,提供離島地區多元的醫療服務,共同守護澎湖民眾之健康,開創三贏的醫療服務合作模式。(更多)


在意病人在意的事 COVID-19疫情下推行病人術後加速康復之學習

手術成功更要復原良好。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智慧醫療及遠距照護的發展,但無法完全取代手術治療,如何落實術後加速康復(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成為外科治療於疫情期間的重要挑戰。由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灣ERAS學會主辦的「術後加速康復國際專家論壇」12月18日(日)登場,邀集國內外醫界分享疫情下ERAS推展經驗,盼能透過交流與學習,強化醫療院所因應大規模新興傳染病的韌性與醫療品質。(更多)


靈性關懷臨床導入 守護每個生命的價值 第二屆靈性關懷國際研討會登場 攜手打造靈性關懷醫療網

靈性關懷在醫療場域扎根,進而於學術領域萌芽。由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臺灣靈性關懷專業人員協會、財團法人史懷哲宣道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靈性關懷國際研討會」12月3日(六)登場。此次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分享靈性關懷實務與學術相關研究,逾600位專家學者、醫師、護理師及靈性關懷師等專業照護人共同參與,攜手打造實務與理論俱全的靈性關懷醫療網,真正落實全人醫療。(更多)


疫後最大醫療參訪團 東協醫院參訪北醫質子中心 再啟南向交流新亮點

全球邁入後疫情時代,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緬甸等國家近兩百位東協醫院及醫界代表12月2日起一連兩天分赴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參訪,為疫後最大醫療參訪團。今年全新啟用的蔡萬才癌症大樓與擁有全臺首座超導型質子治療機的北醫質子中心為此行最大亮點,北醫體系先進且完善的癌症醫療躍上國際舞台,展現臺灣醫療軟實力。(更多)


迎接數位浪潮 AI、機器人化身尖端醫療新標的 2022台灣醫療科技展 北醫附設醫院引領醫療新風貌

數位化浪潮來襲,AI、機器人整裝邁向醫療新世代。2022年台灣醫療科技展12月1日至4日登場,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帶來充滿科技感的機器人醫療大軍,包括台灣第一個通過美國FDA審查的微創手術機器人系統、首座具高中低階復健機器人的機器人復健中心。同時展出人工智慧多模影像精準健康平臺,一張電腦斷層影像就可預測4種疾病以及可全自動調整及監控點滴量的智慧輸液幫浦系統,展現智慧醫療新風貌。(更多)


下肢步行機器人 「走」出人生新里程 北醫附設醫院首創多樣性下肢機器人復健中心

爭取黃金復原期,尖端機器人成要角。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首創多樣性下肢機機器人復健中心,具備高中低階等三種復健機器人,完整提供不同階段的復健療程。一名年僅29歲的年輕男性因腦中風緊急送醫,雖搶救成功,但左側陷入癱瘓,打拚事業之際,身心瞬間跌落谷底。復健團隊啟用新型動力式下肢助行器機器人,隨時偵測病人狀況,輔助不足的肌力、穩定度,短短3個月復健,病人從臥床恢復到可跑跳,甚至完成登山健行,「走」出全新人生里程。(更多)


臺北癌症中心第5任院長就任 厚植臨床試驗 生醫能量再躍進

臺北醫學大學於10月28日舉行臺北癌症中心第5任院長交接佈達典禮。臺北癌症中心由前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張俊彥所長接任第5任院長,典禮由臺北醫學大學林建煌校長監交,臺北醫學大學陳瑞杰董事長與校院主管列席觀禮。(更多)


全球第一個通過獅子會國際基金會兒癌專案 蔡萬才癌症大樓兒童友善空間揭牌啟用

10年耕耘,守護有成。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兒童腫瘤團隊成立近10年,成功通過獅子會國際基金會(LCIF)兒童癌症基金補助計畫,為全球第一家亦是全臺唯一申請成功的癌症醫院。來自國內外的愛心專款匯聚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蔡萬才癌症大樓的兒童友善空間,10月11日舉行揭牌儀式,嶄新空間、童趣設計,提供兒癌病人最佳照護,齊心守護孩童健康長大。(更多)


緊急醫療救護管理模式 世界心臟日「心」希望「新」型態

資訊AI介入,讓急重症病人有重「心」跳動的機會。今年7月, 41歲的王先生於工作時意外遭到電擊倒地,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失去生命跡象。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急診團隊透過現場救護人員提供的資訊,提前啟動院內葉克膜團隊,病人到院後立即予以急救,並順利於到院22分鐘內完成葉克膜裝設,病人住院23天後順利出院,重獲「心」生。(更多)


蔡萬才癌症大樓冠名揭牌暨北醫質子中心啟用 精準癌醫 全心守護 打造全方位癌症治療

頂尖抗癌團隊齊聚,再創癌症醫療新標竿。臺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9月23日舉辦蔡萬才癌症大樓冠名揭牌暨北醫質子中心啟用儀式;蔡萬才癌症大樓匯聚北醫體系癌症醫療及研究量能,結合全臺首座超導型質子機的精準治療,全面提升北醫體系的醫療水準,以全方位的癌症治療服務,邁向癌症醫療的國際重鎮。(更多)


癌症治療新視野 跨越癌醫新巔峰 北醫質子中心正式投入臨床治療

癌症治療邁向全新紀元。全臺首座亦是全球少見的全地下化質子中心「北醫質子中心」經過試營運,9月正式投入臨床治療。北醫質子中心啟用國內第一部超導型質子機,目前已為11位病人完成治療,56歲王先生肺癌轉移腦部,先前治療副作用讓他備受煎熬、虛弱無力,經以質子治療後,腫瘤獲得控制,還能恢復游泳、晨跑的習慣,展現質子治療「精準、副作用低」的特色,不僅讓病人活得久,而且要活得好。(更多)


北醫附醫響應捐血 珍惜每一滴用血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今年初發起捐血活動,獲得醫院同仁、社區民眾及病家廣大迴響,共募得11萬CC的熱血,在疫情下為緩解血荒盡份心力。有鑑於用血需求不減,故持續在9/14(三)擴大辦理捐血活動,除邀請大家熱血挽袖做公益外,這次結合衛福部病人安全週活動,鼓勵民眾主動關心自身用藥安全!本次活動除與金樹慈善基金會及台北捐血中心共同辦理外,特別與臺北醫學大學一同合作,培養學生正確捐血觀念及養成捐血習慣,進而發展出對社會的關懷,讓愛永續。(更多)


大手牽小手 陪你一起慢慢走 北醫附醫腦性麻痺新知暨家長座談會 分享腦麻治療新理念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久」,為了讓更多腦性麻痺病童家屬可以了解最新的醫療及復健趨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8月27日(六) 舉辦「腦性麻痺新知暨家長座談會」,除了跨科別治療團隊與會,更邀請到專家說明最新的再生醫療趨勢。此外,北醫附設醫院積極採用機器人復健療法,110年共有325人次接受治療,對於病童的肌力與活動力皆有顯著提升,幫助腦麻病童能勇敢邁出人生的下一步。(更多)


用醫療作為橋樑 讓愛邁向永續 2022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 北醫附醫獲三獎項肯定

深耕在地醫療,拓展永續目標。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國際接軌,積極實踐永續發展的目標,長期深耕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等層面,以「家庭為中心的顱顏患者照護模式」及「靈性關懷與教育」兩項方案榮獲「2022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一金一銅的肯定。此外,家庭醫學科陳宥達醫師長期推廣親子共讀活動,也榮獲「傑出永續青年獎」的肯定。(更多)


關鍵核心4要素 加速病人術後康復 北醫附設醫院發展手術安全新模式

能不能不要讓手術病人餓這麼久!就是這樣的起心動念,讓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105年11月展開病人術後加速康復(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旅程,但有別於其他機構多以專科手術模式推行,北醫附設醫院將四項核心ERAS執行項目,落實推行於全院手術病人,讓每位住院病人能盡快康復回歸社區。(更多)


全球最先進超導型機型 北醫質子中心啟用 邁入先進癌醫新紀元

歷經十年淬煉,北醫質子中心8月1日正式啟動,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邱仲峯院長按下治療鈕,啟動八歲癌症病童的首次質子治療。北醫體系質子系統是全臺首座超導型質子治療機,體積較小的優勢及全球少見的全地下化建築,成為首座座落於都會區的質子治療中心,減少癌症病人舟車勞頓,大幅提升就醫便利性;先進的質子治療也全面提升北醫體系的癌症醫療水準,邁向國際一流的全方位癌症治療中心。(更多)


珍惜每個生命 醫療零距離 北醫附醫義診醫療團 前進澎湖離島送暖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深入偏鄉醫療最前線,召集家庭醫學科、消化內科等醫師組成醫療團,7月30日(六)起首次前往澎湖縣湖西鄉、白沙鄉及七美鄉進行醫療服務,同時結合本島遠距醫療資源,為離島地區帶來多元的醫療服務。(更多)


「快篩陽=確診」我該怎麼辦? 北醫附醫就醫QA讓您免心慌

我快篩陽性了,該怎麼辦? COVID-19快篩陽性經醫師確認視同確診的政策上路一週,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因應不同族群需求,積極開設各類實體防疫門診與通訊診療門診,如通訊診療增設65歲以上長者專線;而快篩判讀需求增加,透過通訊診療進行快篩判讀的民眾,較開放前一週增加約8成。醫師發現,有些看診民眾沒有備妥快篩陽卡匣,恐影響看診,提醒民眾,無論是通訊診療或實體門診,均須備妥快篩陽性卡匣並出示給醫師判讀,才能完成看診。(更多)


台灣房屋集團力挺前線醫護 慨捐北醫附醫300萬元

5月12日是國際護師節,台灣房屋集團特別選在今天捐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台幣300萬元,感謝前線醫護人員對防疫的貢獻。捐贈儀式由台灣房屋集團彭培業總裁代表捐贈,北醫附醫邱仲峯院長代表受贈。(更多)


北醫附醫跨團隊總動員 防疫征戰中喜迎新生命

親手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對防疫前線的醫護是最大的鼓舞。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5月1日收治一名新冠肺炎確診產婦,產婦與陪產丈夫雙雙檢出新冠肺炎陽性,於是展開醫護團隊評估後啟動相關機制,10多名醫護在穿著全套防護裝備的情況下,於5月2日順利完成剖腹手術,喜迎新生命到來,術後新生兒直送負壓隔離病房,並由專責團隊24小時照護,在疫情下全力守護寶貴的新生命。(更多)


醫院管理必學工具 BI應用研討會吸引3000人上線交流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台灣微軟於4月30日共同舉辦「Power BI醫院日常管理應用研討會」,包括臺大醫院、馬偕醫院、高醫附醫、中國附醫、大林慈濟、台北慈濟、亞東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及北醫附醫等醫院,分享導入BI動態多維度指標分析工具於醫院行政經管、醫務管理、醫事管理及品質管理等四面上之經驗。總共有108家各層級院所共襄盛舉,並吸引超過3,000位國內醫療院所醫護及行政同仁以視訊方式參與交流。(更多)


通訊診療需求增兩成 北醫附醫攜手長照機構共築防疫網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居家照護及居家隔離民眾逐漸增加,照護問題備受關注。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遠距醫療中心觀察,近期使用通訊診療的民眾增加約2成;而遠距醫療中心也擴大照護族群,首度與長照機構攜手合作,提供機構長輩通訊診療服務,透過手機或平板的視訊三方通訊,醫師、長輩及長輩的家人可以同步完成看診、即時掌握長輩身體狀況,也可避免長輩進出醫院的染疫風險。(更多)


寒冬捐熱血 安心過好年 北醫附醫號召 唇顎裂新人生

農曆春節將近,因應年假前後可能的血源短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攜手金樹慈善基金會及台北捐血中心,於1月26日(三)發起捐血活動,由北醫附醫邱仲峯院長偕同副院長,號召全院同仁及社區民眾挽袖捐血。金樹慈善基金會更進一步發揮愛心,推出「您捐血,我捐助」,民眾只要捐出熱血,基金會即捐款給北醫附醫顱顏中心,協助顱顏唇顎裂兒童獲得良好的醫療服務,為打造台灣顱顏唇顎裂治療網共盡心力。(更多)